用生命吐絲 日本裝置藝術家塩田千春

2019-12-24 07:18:30
撰文/劉星佑
日本藝術家的作品,往往能在驚人的細節裡,散發大刀闊斧的力道,給觀者久久無法忘懷的感動。在日本近代裝置藝術家當中,塩田千春(Chiharu Shiota)絕對佔有一席之地。
 
 

▲塩田千春與作品《鎖上的房間》合影。圖片來源/ARTcollectors’

 

塩田千春1972年於大阪出生,畢業於京都精華大學油畫系,1997年前往德國,先後於柏林藝術大學及漢堡造型藝術學院深造,現居於柏林。

 
覺醒與執念
 

塩田千春早期從事繪畫創作,離開日本的外國求學期間,前後追隨過藝術家Rebecca Horn與Marina Abramovic,擺脫二維平面的繪畫創作後,逐漸朝向空間的裝置、行為與錄像,或是更多跨界的合作。

 

▲2019年現地製作的作品《連接小記憶》現場局部,不同於現成物的尺寸,透過迷你版的傢俱,讓裝置呈現另一種舒緩的狀態。攝影/洪韻婷。

 

2001年橫濱雙年展展出作品《皮膚的記憶》(Memory of Skin),讓塩田千春獲得國際關注,該作由22件連身的衣裙,自屋頂垂掛而下,泥土、蓮蓬頭和水共組的裝置,讓衣服作為第二層皮膚的隱喻,突現了更深刻的憂鬱和創傷。其他早期諸如2005年在德國斯圖加特的孤獨城堡學院(Akademie Schloss Solitude)展出的作品《In Silence》,以燒毀的鋼琴為裝置主體,焦痕與焦味有著強烈的戲劇張力。

 

▲《在沉默中》一作根據藝術家自身童年記憶所作,燒燬的鋼琴和觀眾座位之間充滿黑色線條。攝影/林以婷。

 

同年分別在華沙烏維雅士都城堡當代藝術中心(CCA)與瑞士琉森藝術博物(Kunstmuseum Luzern)展出的作品《睡眠期間》(During Sleep),隱含更多死亡與孤寂的況味。2008年獲頒日本藝術選獎文部科學大臣新人賞,2015年更代表日本,參與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國際藝術展。威尼斯雙年展作品《手中的鑰匙》(The Key in the Hand),紅色的絲線彷彿從一木船蔓延,貫穿向民眾募集的鑰匙,情感被投射在懸置與待開啓的想望之間。

 

▲2016年《不確定之旅》延伸自在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的作品,黑色的硬材質線性結構,讓船隻與紅色的絲線形成對比。攝影/洪韻婷。

 
靈魂的回眸
 

塩田千春的創作,直指人類生死的基本命題,日常物件與記憶的交纏,以大量綿延的線材,佈滿整個空間,空間即畫布般的,讓觀者身體在觀看過程中,彷彿被包裹著。

 

▲作品《內外》用大量的窗呼應著柏林圍牆的區隔狀態,該作自2008年開始創作,有多個版本,此次日本展出約230個窗框。攝影/洪韻婷。

 

塩田千春今年重要展覽,除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節,就數東京六本木森美術館個展《顫動的靈魂》(Shiota Chiharu: The Soul Trembles)最為盛大,由美術館首席策展人片岡真實(Mami Kataoka)操刀籌劃,以「顫動的靈魂」(魂がふるえる)為副標題,展出六件大型裝置藝術,以及其他雕塑、錄像、攝影及素描原稿等重要的藝術家資料,是近年關於塩田千春最完整的呈現。飽滿雋永的空間之詩,來自塩田千春身體的讓渡與沉浸,藉線材疏密,掌握的不只是空間虛實,更是觀者心緒的張弛。塩田千春的創作主題通常與回憶、懷念、夢境有所關連,透過作品帶領著大眾一探自己的內心世界,觸動觀賞者的內心深處。

 
 

《顫動的靈魂》展引起廣大迴響,好消息是,此展也將巡迴至台灣,並於2021年4月10日到7月4日在台北當代美術館展出,屆時喜愛塩田千春的藝術迷可別錯過!

 

▲《整合—尋找目的地》共有430個手提箱繼續顫動,暗示著陌生人的記憶,運動、遷徙或是旅程。拍攝者/洪韻婷。

文章標籤

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
最新文章
推薦文章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