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設計找到生活的適切方式 新銳建築師沈庭增

2019-10-14 16:00:00
撰文/Carol
圖片來源/沈庭增建築製作
一座素來容納著繁雜市景的火車站廣場,一種在台灣普遍常見、封閉且獨立的連棟透天住宅,能有什麼樣的可能性?儘管類型截然不同,透過新世代建築師沈庭增的理解與詮釋,其呈現的嶄新樣貌都和當前社會環境、生活型態產生了緊密關聯,為冰冷單調的建築注入一股活水。
 
 

圖片來源/台北市立美術館

 
兼具建築與藝術的獨特視角
 

從事建築設計的沈庭增曾投入設計「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分院」與「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」等公共建築。

 
 
 

同時他亦藉由藝術創作進行探索,參與日本東京 GEISAI#12 繪畫展覽、舉辦《我曾看見一部未來機器》繪畫個展。2013 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建築事務所,提供景觀、建築、室內設計領域的規劃。

 
 

2016 年,由320 顆箱型風箏組成的「浮光之間」,獲得台北市立美術館2016 X-Site 建築裝置首獎,並贏得ADA 新銳建築獎。

 
 
回應生活可能的最適切形式
 

去年底公布的台灣建築獎,沈庭增團隊改造的嘉義火車站前西側廣場,是獲獎五件作品中唯一的公共建築。他透過人車的整合,依據不同交通工具特性創造分流,植入喬木植栽及順應道路形狀的曲線候車棚,在有限空間裡賦予全新的人行與停留經驗。

 
 

同樣基於為每個建築找尋平衡而適切的形式和角色,「枝光院」住宅則企圖將我們所熟悉的透天厝,轉化為更理想的居住環境。

 
 

各個樓層所配置的庭院、陽台、露臺與天井,和內部起居場域及樓梯構成連結,營造出自然得以透入、並能和人共存的空間架構,在2018美國Architizer A+ Awards中領先許多世界建築大師,雙雙獲頒「中層集合住宅」類別的評審團及網路票選首獎。

 
 
 
文章標籤

最新文章 推薦文章
最新文章
推薦文章
TOP